这是什么怪鸟,举着“饭勺”满天飞?
中国华南的沿海地区、日本沿海、韩国济州岛、越南红河河口——如果上周末你恰巧路过这些地方,那你极有可能遇到这样一群奇怪的人:他们表情严肃地盯着单筒望远镜,手中的计数器按的劈啪作响,不论你是出于好奇还是什么上前搭讪,他们都无心回复。
这或许让你感到疑惑,但如果你接着看下去,就一定会理解这份专注的意义——这些可敬的鸟友,正投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
他们在瞅啥?
远处水面上绰约的身影,是他们努力搜索的目标。那些鸟长着一副很难被忽视的奇特面孔:黝黑的面部与通体洁白的羽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活似琵琶的扁平长嘴更是让它们显得与众不同——正因这两项显著特征,它们得名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
脚带环志的黑脸琵鹭。图片:香港观鸟会 hkbws.org.hk
对黑脸琵鹭的观测计数则始于1993年,这项活动由香港观鸟会牵头组织,一开始就得到了大批专业鸟友、保育人士和鸟类学家的积极回应。
此后的每年1月,这些鸟类爱好者都会集中到亚洲东部各处沿海湿地,用自己的眼睛仔细搜索着——在短短的三天里,他们会记录到他们观测到的的黑脸琵鹭数量,这些数据经收集汇总后,就得到了黑脸琵鹭的全球种群数量。
在湿地休息的琵鹭群。图片:Ray Tipper / arkive.org
以“数人头”的方式统计某一种鸟类的种群数量,这看似有些不可思议,毕竟鸟儿不比走兽,它们拥有出色的移动能力和极大的活动范围,如何保障统计的数字不会出现重复或遗漏呢?
对此,香港观鸟会自有妙招:针对黑脸琵鹭的全球统计总会在隆冬季节进行,此时的黑脸琵鹭集中在越冬地中不再长途迁徙,而类似香港、澳门和深圳等毗邻越冬地的统计,往往在同一时刻进行,以避免它们近距离觅食活动所带来的误差;为了方便鸟友们统计,这一活动的日期总是选择在深圳湾和越南红河口的大潮日开始,上涨的海水带来丰富的饵料,集中在开阔水面觅食的琵鹭最方便鸟友们观察和计数。
“自带饭勺”出门的黑脸琵鹭。图片:pxhere.com
当然了,这一统计得以实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因为黑脸琵鹭实在是太少了,在2018年的统计中,人们一共才发现了3941只。这一数字是什么概念呢?同属鹮科大家庭的朱鹮,想必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种濒危生物——它的种群规模大概也有2600只。
是什么将它推到危险边缘
当时光回转到一个世纪以前,黑脸琵鹭还是东亚地区颇为常见的涉禽,在20世纪30年代,还有为数不少的黑脸琵鹭以留居的形式生活在福建沿海。但上世纪中叶,这种鸟的种群似乎突然遭受了严重打击,到20世纪90年代初,种群规模一度下滑到危险的288只。
一种观点认为,由于黑脸琵鹭繁殖和越冬的区域都非常狭窄,这让它们更容易遭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而亚洲东部地区蓬勃发展的农业所使用的过量杀虫剂扼杀了黑脸琵鹭的繁殖活性,不断拓展的城市海岸线有挤压了它的觅食区。而另一种推断认为,60年代发现的第一批黑脸琵鹭繁殖地大都位于一个敏感的位置——朝鲜半岛西侧的停火线附近,或许那场战争和随后几十年的剑拔弩张让黑脸琵鹭无辜躺枪。
飞翔的黑脸琵鹭。图片:香港观鸟会 hkbws.org.hk
中国拥有许多黑脸琵鹭的传统越冬地,但长期以来却没有发现它们的繁殖区域。直到1999年,在大连庄河市外海的形人坨子上首次发现了黑脸琵鹭的繁殖群;8年之后,在这个坨子东南3海里的一块面积仅有0.14平方公里的元宝坨子上又发现了第二个繁殖地;此外,2006年在俄罗斯海参崴南部的富鲁盖利马岛上也发现了黑脸琵鹭的繁殖巢穴。这些零星的发现,加上朝鲜半岛上的那几座孤岛,便是了黑脸琵鹭所有的繁殖地。
这些荒无人烟的小岛大多有着陡峭的岩壁,这正是黑脸琵鹭钟爱的筑巢场所。和其他琵鹭一样,黑脸琵鹭也喜欢用枝条和芦苇打造一个简陋的小窝,但对于这些荒岛来说,如此朴素的条件有时都无法满足。
飞翔的黑脸琵鹭。图片:香港观鸟会 / 华仔
黑脸琵鹭的繁殖大多发生在邻居黑尾鸥之后,但在一个小岛上,因为缺乏筑巢的材料,黑脸琵鹭总是抢在黑尾鸥之前筑巢孵化。找不到合适巢材的琵鹭甚至将目光投向海面上的垃圾:在韩国的几座岛屿上,一度有71%的巢穴使用了塑料制品,其中不乏有毒的农药瓶盖,或是可能缠绕在鸟身上威胁生命的渔网。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2012年,人们为这些苦命的鸟儿们投放了稻草和树枝。此举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塑料“建材”的使用频率,黑脸琵鹭的筑巢数量也大幅增加了。看来它们和人类一样,不赶紧赚钱买房子,婚姻大事根本无从谈起……
琵鹭:“我有什么办法,我也很无奈呀。”(胸口与头顶的黄色是繁殖期的象征)图片:Cp9asngf / wiki commons
漫漫迁徙路
对于爱情的结晶,黑脸琵鹭会尽其所能地精心呵护,雌雄成鸟不仅轮流孵化照料,还会不时的添加一些巢材以抵挡凛冽的海风和骄阳的酷晒。3枚卵相继孵化后,成鸟的育雏工作就更为辛苦了,由于繁殖地大多远离理想的觅食区,成年琵鹭一天之内就要在繁殖地和觅食区往返奔波多次,譬如在形人坨子繁殖的黑脸琵鹭就要飞到15公里外的庄河河口觅食。
在父母的呵护下,小琵鹭迅速成长,再过几个月,它们就将迎来鸟生中的第一次大考——那就是迁徙。
成群迁飞的黑面琵鹭。图片:LiCheng Shih / wiki commons
许多候鸟在迁徙途中会途径一些“驿站”,它们在此歇息觅食,为后面的旅途积蓄力量。大多数的黑脸琵鹭也是如此,它们跨越渤海、黄海后,就沿着华南沿海走走停停。
但也并非没有特例,一些没有完成繁殖、无需拖家带口的成年琵鹭,更喜欢直来直往。2013年,韩国鸟类学者李喜燮博士在一只黑脸琵鹭身上安装了GPS信标,这只代号E44的琵鹭在10月14日从朝韩边境启程,当天横跨黄海抵达盐城,只是稍作歇息就于当夜开拔,第二天下午2点已经到达了台南的栖息地。全程1800公里的迁徙之旅,此君总用时不到30小时,扣除中途休息的时间,恐怕只有“速度七十迈,心情是自由自在”才能描述它的范儿。
E44的迁徙路径。图片:香港观鸟会 / HKBWS Tung
过个好“年”不容易
相比于神秘的繁殖区域,黑脸琵鹭的越冬地显然要更贴近人类的生活。在台南和嘉义的鱼塘里,黑脸琵鹭或立或息,香港和深圳之间的后海湾也时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当然不是因为黑脸琵鹭的适应力有多么强大,恰恰相反,它对栖息地的选择堪称挑剔。
除了适宜的温度外,琵鹭的越冬地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水面,它们通常使用那张扁平的嘴在水中摇摆捕食,水又必须恰好可以让它的嘴巴足够摆动,水生植物的数量还不能太多,以免阻碍它追逐猎物。
正在吞鱼的琵鹭。图片:Martin Hale / arkive.org
为了给琵鹭提供最优渥的越冬环境,香港米浦湿地的管理人员可谓做足了功课。这片由鱼塘改造的湿地保护区中拥有多座养殖基围,每年10月过后,人们便会降低6号基围的水位以供琵鹭歇息,并在3号基围投放小鱼以供其捕食;当琵鹭北上后,要对这些基围进行全年的管控,防止芦苇的侵占。这种精细到极致的管理,让后海湾成为黑脸琵鹭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
结队捕食的黑脸琵鹭们。图片:香港观鸟会 / 华仔
但并不是所有的琵鹭都能受到如此的优待。在台湾、福建,或者日本、韩国,一些黑脸琵鹭会飞出保护区的范围,来到正在经营的鱼塘觅食,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养殖业者的报复,而遍布在海滩上的渔网、鱼钩也常常导致琵鹭意外受伤。在2016和2018年,江门和深港都发现了被捕兽夹伤害的黑脸琵鹭。
被捕兽夹夹住嘴巴的黑脸琵鹭,从水面的门型支架来看,这是有预谋的安置在此防范水鸟的兽夹,而非捕捉其他野兽的误伤事件。图片:香港观鸟会 / CYLAM
嘴拽着捕兽夹艰难飞行。图片:香港观鸟会 / csimon
脚被夹住的黑脸琵鹭。图片:香港观鸟会 / 华仔
捕兽夹的力量非常惊人,对于骨骼中空的鸟类来说它们往往是致命的。2018年在深圳和香港发现了3起捕兽夹伤鸟事件,一只受害亚成鸟被确认死亡,其他的两只也再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不过,终归有一些坚强的斗士可以“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台南七股曾文溪口,有一只缺少了左脚掌的黑脸琵鹭已经顽强地生存了八九年,而在香港米浦,也曾发现过一只右腿缺失的“鸟斗士”。
香港米浦的独脚琵鹭。图片:香港观鸟会 / vivian
这份生的勇气,放在整个黑脸琵鹭种群里来说也无不妥,尽管3941只的现状还不足以让它们摆脱濒危的处境,但整个种群的恢复趋势相当强劲。
从1994年开始黑脸琵鹭的种群每年平均增长11.5%,尽管2018年初的调查出现了罕见的0增长(原因未知),但根据韩国方面的观测,2018年全年的繁殖数量超过了1000巢,这意味着刚刚结束的2019年同步调查可能会收获一个可喜的结果。与此同时,拥有黑脸琵鹭主要繁殖地的朝鲜终于加入了《拉姆萨尔湿地公约》,这无疑为这个物种的复苏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5年第33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一个男人在流浪。
叮咚,
请查收你的过年知识大礼包!
盼望着,盼望着,假期终于来啦!
但假期做点儿啥好呢?
刷微博,打游戏?不不不,这也太颓废了!
不如,来听物种日历作者们的
脱口秀,哦不,讲座啊!
日历娘为大家精选了来自
物种日历作者 @翼狼Elang @李子
@余天一 @沙漠豪猪 @野生青年陈老湿
的精彩线上沙龙
为大家提供度过春节的5种超有趣方式
NO.1 春节干哈?逛动物园呗!
NO.2 还能干啥?逛博物馆呗!
NO.3 然后呢,学学认植物咯?
NO.4 嗯,其实出国玩儿也不错啊!
NO.5 最后,万一碰到野生动物,救是不救?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今天份的限量100👆
戳图或阅读原文,秒杀爆款